前言
目前,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代表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塑造未来的四维立体交通格局。与汽车行业相比,eVTOL对飞行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运行环境的成熟度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这些因素无疑将成为商业化阶段衡量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同时,随着eVTOL的商业落地,人们的观念和法规的关注点也将逐渐从飞行器本身延伸到机外环境和对公众的影响,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eVTOL产品的必要条件。
天翎科作为eVTOL整机设计制造企业,长期致力于打造城市空中载人出行的终极解决方案,让飞行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天翎科的旗舰产品L600空中专车是一款倾转涵道翼eVTOL,具有最大航程600km,最高巡航速度360km/h的高性能设计;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5名乘客,单次充电多次起降,支持城市低空环境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混动增程全倾转涵道翼的构型设计让这架飞机拥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优异的飞行性能和超低噪音,为乘客提供安全、高效、舒适的出行选择,延展人类的一小时生活半径,实现更美好的未来生活方式。
此次,天翎科与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航空学会、保时捷管理咨询、和中国汽研联合发布《驾乘低空经济新风,畅享新质出行体验》eVTOL行业白皮书,从市场前景、商业运营模式、技术构型选择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进行深入洞察,为eVTOL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策略建议与前瞻性洞见,旨在为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以下为白皮书内容概览: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中国eVTOL未来市场蓝图
自2023年下半年起,垂直起降产业快速发展,全球eVTOL主机厂在研发、试飞、审批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随着产业政策推出,生态合作伙伴的积极加入,行业呈现蓬勃竞争态势,eVTOL的商业化前景日益可行且回报可期。
近一年来主要宏观政策变化
参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路径,中央与地方政府针对eVTOL及低空经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与法规,监管框架逐渐明晰(图1)。
图1:近一年来中国eVTOL标志性政策进展
未来,国家相关部委拟成立低空经济专管司局,将有助于在政策制定、行动落实、产业协同等方面做到统筹一致,也有利于帮助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层面的重视、配套政策法规的完善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支持标志着技术、政策、市场三方面的力量正在合力推动低空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图2)。
图2: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政策节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VTOL应用场景与客户需求
为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商业化运营,eVTOL需满足安全性、乘坐体验、实用性、合理价格和高效率等关键条件。从应用场景来看,载人类eVTOL主要应用于市内通勤、城际交通、医疗救援、消防应急、警务巡逻/城市安防及旅游观光等领域;而载物类eVTOL则服务于城市物流配送、农业作业、国防军事等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低空经济有望涌现更多全新应用场景。
鉴于其市场规模潜力与社会影响力,我们已详细梳理了六大应用场景的用户需求、法律监管要求及飞行器性能参数边界(图3)。
图3:eVTOL商业化初期主要应用场景与对应需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运营商视角下的商业化运营成本测算
作为新质载体,运营经济性的成功对于eVTOL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对全生命周期总拥有成本敏感的重要角色,低空经济运营服务提供商在城内通勤、城际交通等大规模应用场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财务测算将基于保守、中性和乐观三大情境下对应的参数变量与典型取值。同时,具体变量的数值计算亦着重参考了现有通航、民航等成熟行业内财务测算的部分通行算法。另外,鉴于不同构型、不同能源路线的eVTOL飞行器在巡航速度、最大航程、最大载荷、能耗 效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我们设定了具体的前提假设。基于假设,我们可以得到下列三种针对单台混动eVTOL飞行器在单位里程下的运营成本测算结果(图4)。
图4:混合动力eVTOL商业化运营单台每公里成本估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商业化路径发展之思
基于eVTOL的应用场景、相关方需求、运营经济性测算及现有构型的核心技术优势,我们可以匹配出主流应用场景下适宜的eVTOL构型(图5)。
图5:eVTOL应用场景与适配构型分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相较于新能源汽车,eVTOL的落地更依赖商业化场景,且“高性能”为必备条件。卓越的产品性能不仅能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吸引广泛消费人群,还能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和供应链降本,最终替代传统技术解决方案。因此,eVTOL需不断提升技术先进性和产品性能,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中国市场未来可期
基于核心场景需求分析及商业化运营经济性测算,我们更新了中国eVTOL市场规模预测。预计至2030年,由城内通勤、城际交通、私人出行、观光旅游、医疗与消防救援、警务安防六大场景构成的载人eVTOL飞行器年新增需求将突破1.2万台,2035年则接近4.2万台(图6)。
图6:中国载人类eVTOL市场新增需求量
在商业化运营方面,载人场景将率先爆发,随着城内与城际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及相关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预计到2035年,商业化运营营业收入将超3000亿元,整机销售及上游供应链市场规模将达6000亿元以上,其他支持性服务市场规模也将突破3000亿元,最终到2035年形成一个逾万亿元的庞大市场(图7)。
图7:中国载人类eVTOL年新增市场规模估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eVTOL主机厂的制胜之道
作为低空经济生态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eVTOL主机厂在构型开发、系统集成及运营维保等环节发挥着核心作用。鉴于航空业对质量安全要求极高且产品开发与认证周期长,主机厂一旦选定飞行器构型和能源路线,后期调整将极为不易。
新技术与新场景驱动的eVTOL技术收敛方向
从构型划分方式来看,eVTOL主要分为倾转构型和非倾转构型两大类,其中非倾转构型中包含复合翼(即升力与巡航复合型和多旋翼构型,倾转构型中包含开放式螺旋桨和倾转涵道风扇(图8)。
图8:eVTOL各类构型主要参数与优劣势比较
中国及世界主要eVTOL主机厂近期进展
从世界范围内各eVTOL厂商的最新进展中不难发现,虽然中国企业起步相对较晚,但依托国内顶层规划和鼓励政策出台,以亿航为代表的中国eVTOL企业在适航认证和商业化运营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在定价方面,依托于国内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成本优势,已发布的国产eVTOL飞行器售价普遍比海外同行具有较大竞争优势。我们预计,随着关键部件国产化加速替代,伴随规模经济效应,未来eVTOL整机产品线将逐步完善,同等配置下的飞行器售价将更有竞争力。
eVTOL主机厂成功要素 坚持长期主义,审慎选择技术路线 eVTOL赛道不仅是技术实力的比拼,更是用户洞察、商业模式、生态合作体系的全方面竞赛。 深入产业链上游,掌握核心技术 eVTOL产业链复杂,涉及多系统协调。新进入的主机厂需深入调研上游供应链、权衡自身实力,据此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供应体系战略,这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关键任务。 做好产品定义,抓准市场进入的时机和方式 在长周期、高投入的行业特点下,eVTOL初创企业能否基于场景洞察客户需求定义产品卖点,找准合适入场时机和方式,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eVTOL产业链发展之道
随着下游eVTOL整机的不断发展,其上游产业链也将步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上下游企业通过紧密协作,将形成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生态系统,共同开拓城市空中交通及相关新兴应用领域的广阔市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重塑未来航空产业新格局。
主要子系统产业链发展趋势与制胜要素 整机集成: 掌握自主研发、快速迭代能力 作为eVTOL主机厂核心技术实力的体现之一,整机集成代表了主机厂对各个子系统掌控与调教的能力。整机集成可以通过提高系统的可靠与协同、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实现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航电设备与飞控系统: 自主研发与国产化合作驱动 从当前的行业态势来看,中国的eVTOL企业想要在供应链上实现自主可控,需与国内机载设备供应商共同成长,实现最终航电和飞控系统的产品化应用。 能源系统: 期待固态电池获得突破 作为eVTOL技术的核心,电池的性能和安全 性直接决定了整机的市场接受度。鉴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局限和eVTOL对电池性能的苛刻要求,eVTOL市场渴望实现新型电 池的大规模应用。 动力推进系统: 高效与安全性驱动的国产化优势 针对电机控制算法和系统集成,企业可考虑自主研发,确保技术的领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对于标准化程度较高、技术成熟的电机组件,可与国内领先的供应商合作或外包,这样可以在确保技术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结构机身: 全球碳纤维市场国产化崛起 碳纤维因其卓越的强度与轻量化特性,成为eVTOL机体结构的核心材料之一。随着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逐步成熟,相关企业实力逐渐增强,供应链配套日趋完善,将为后续整机规模制造和后期运维更换提供强大供应体系保障。
eVTOL产业链未来发展关键方向
eVTOL作为新兴的交通方式,目前尚处于高成本投入阶段。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核心零部件价格的下跌有望为eVTOL企业降本开辟新路径。同时,eVTOL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飞行数据及用户信息,这些数据的安全存储与备份至关重要。鉴于可能遭遇的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及人为误操作等风险,建立定期的数据备份机制,将关键数据备份至多个存储介质,确保数据可恢复性,已成为必要措施。此外,用户隐私保护、飞行控制系统软硬件运行安全及冗余备份对于保障地面人身财产安全及提升用户体验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这一创新交通方式正迅速崛起并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望成为中国科技和工业的新名片。近年来,eVTOL在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预示着其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安静舒适的用户体验以及更安全便捷的运营方式将不断拓展eVTOL的适用场景,重塑城市天际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NFLYNC天翎科):天翎科与中国航空学会、保时捷管理咨询、中国汽研联合发布eVTOL行业白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