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婧琼
编辑 | 阿至
封面来源 | 企业提供
 
36氪获悉,大型通用无人运输机研发与制造商微至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至航空宣布完成亿Pre-A轮融资,梁溪科创产业基金和招商局创投共同领投,老股东金沙江联合资本继续跟投所筹资金将用于研发总部和总装生产基地的能力加强试验样机的各项测试以及团队人员补充,浪潮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微至航空成立于202010,专注于研发和制造兼具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大型通用无人运输机。创始人兼总经理徐淳曾任某无人机独角兽企业运营副总,有10余年上市公司运管经验,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其团队核心骨干成员均拥有10年至20航空无人机、汽车卫星通讯行业的研发工程经验。

徐淳介绍,面向支线航空货运市场,公司已推出第一代产品Macro云熊,定位为低空经济领域的五菱宏光

据悉,Macro云熊国内完成全自主正向设计研制试飞大型无人运输机20234首次完成飞行测试20248完成航电系统升级机体结构优化顺利完成地面与空中测试。该机型具有自研飞控和全系统双余度的优势,使用燃油动力系统最大起飞重量1.5机舱容积5m³,可容纳两个GJB1918A-2015标准货盘,标准货物装载重量500千克,满载航程500公里,性能版最大实用升限7000米。目前,Macro云熊已完成自研飞控测试和试验样机生产,正在推进规模化整机测试和适航审定工作

Macro云熊产品图

瞄准支线航空货运市场

提供更有性价比的选项

 

航空货运按照路线和距离通常可分为三个市场:干线(核心城市间)货运、特殊城市间货运、和支线(非核心城市间)货运。干线1200公里以上货运市场发展已非常成熟,其中有人干线货运以国家队和传统航空公司为主,如空客、波音、商飞,即便切换至无人干线货运市场,这类企业也很容易对创业公司形成降维打击。在非干线的一些特殊城市间货运市场,相关线路与干线货机有重叠,海外市场往往以塞斯纳这类通航飞机为主导,中国市场因为人口密度与基础情况不同,大多铁路为主

微至航空瞄准的支线无人货运市场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国家队和传统航空公司还未集中下场,但未来需求量大,徐淳保守估计服务货运中大无人机未来将有1-2万架的市场规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面对国内支线货运市场已有玩家,徐淳认为微至航空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产品定义成本控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应用模式的灵活性上相较一些大型企业,科研院所、或者地方政府背景单位,民营企业在产品设计技术迭代供应链成熟生产工艺的成本把控上更具有综合优势,我们的产品能够做到行业性价比的最上限,成本的最下限。

在坚持正向研发的基础上,微至航空成功打通国内成熟的车规级无人机传统航空供应链体系,Macro云熊在竞争对手普遍推出千万级以上的货运无人机产品时,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

据悉,Macro云熊成本仅为竞品的1/5,费效比为3.3/吨公里。

谈及性价比背后的达成路径,徐淳归纳了三方面原因:第一,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同时兼顾供应链的成熟度。大型飞机,一旦它的设计端出了问题,后续环节可能很难再调整回来。Macro云熊的最大起飞重量设计为1.5吨,这一决策是团队基于市场和技术双重考量的结果。在产品规划阶段,徐淳团队预测未来几年国产发动机性能和成本有望与进口产品持平。但在当前阶段受限于高昂的成本和缺乏长时间的测试验证过程更大功率的发动机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应用。因此,微至航空将目标锁定在更务实的1.5吨级设计上,以确保产品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第二,产品核心的多余飞控系统,由微至航空团队自主研发且可控。大型无人机飞控系统如果非自研,除了研发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风险不能归零责任不清晰问题同时在后续迭代更新上会产生很多新的成本叠加

第三,团队有丰富产品工程化经验,熟悉整套供应链的工艺流程要点工时关键信息。汽车从业背景的成员加入,让微至航空成功融合通航与汽车产业供应链,进一步BOM成本。

经济、皮实、耐用是微至航空对于Macro云熊的期待,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微至航空对于产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标准也没有降低。据徐淳介绍,Macro云熊是现在市场上唯一采用全系统双余度无人运输机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在实用性上,目前Macro云熊短距起降在400适用100%的通航机场),也可以在二级以上公路,草地砂石等非铺装路面进行应急起降,起降适应性强

已收获意向订单

年内有望实现小批量交付

 

自微至航空成立起,团队精力主要聚焦于双500无人运输机(Macro云熊)的研发和制造,目前Macro云熊收获意向订单,已预支未来2-3年的工厂产能。

介绍Macro云熊的意向客户以民用为主,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快递物流公司,这类客户成本敏感,在选购机型时看重空间大、耐用,购买成本,在支线航空市场想要寻求一款类似五菱宏光的飞机作为业务起步的尝试,这正与微至航空产品特性契合。第二类是有二次改装需求的客户,Macro云熊的空间载重和灵活部署的能力,适合改装成应急救援森林消防农林植保大型无人机。此外,通用无人运输机还有广阔的后勤保障的军事用途。

随着产品和市场的成熟,在满足国内客户交付的基础上,微至航空团队也计划择时出海。实际上,在前期产品设计时,技术团队已将机舱设计为满足至少十个国家与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等的标准化托盘存储,让其具有国际通用属性。

在徐淳的规划中,微至航空将采用量产-在研-预研的三代产品路线。随着第一代产品双500无人运输机的逐渐完善,第二代双1000无人运输机、多用途双500改型款和第三代新能源大载重无人运输机也已被团队提上日程。

2025年,微至航空将继续加大北京研发基地、无锡总装基地和嘉兴平湖生产基地的建设,加速产品试验和市场拓展进程。

投资方观点:

梁溪科创产业基金表示很高兴见证微至航空科技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的成功。作为其早期投资人,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无人运输机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项目负责人表示:“微至航空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清晰的战略规划以及高效的管理团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公司自主研发的‘Macro云熊’无人运输机,以高性价比和强大的适应性满足了货运物流行业的迫切需求。

招商局创投项目负责人表示:低空经济政策红利释放,未来市场规模超千亿,微至航空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企业,凭借其自主研发的Macro 云熊”1.5吨级固定翼无人运输机,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公司核心团队来自“国防七子”院校,拥有几十年以上无人机研发经验。公司产品性价比优势显著,2025年将实现小批量交付。未来期待公司加速高原、极寒等极端环境测试,拓展海外物流等高价值场景,成为全球无人机货运领域的标杆企业。

金沙江联合资本认为:微至航空自主研发的500公斤级无人运输机填补了行业空白,其“双500”性能和正向设计实现了极高的性价比。产品兼顾载重效率与场景普适性,自研飞控算法验证了复杂环境任务能力。 团队背景叠加专家资源形成三重护城河。民用及军用双向价值闭环构建企业差异竞争力。在物流时效升级与国防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具备强劲工程化与快速迭代能力的企业将定义行业标准。期待微至航空开启低空经济新基建的黄金时代。

无人机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维修等领域。上游环节主要包括无人机主机、发动机、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中游环节是无人机整机制造;下游环节为无人机应用服务,包括航拍、测绘、巡检、农业植保等。欢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入无人机产业链讨论群,共同交流学习。
GKN为现代汽车旗下Supernal的eVTOL提供复合材料机翼和吊杆
艾邦无人机及低空经济产业通讯录

作者 ab, 808